时间:2023-01-30 22:11:28 浏览量:
中总结勇敢者的方法论,其中第四条是传统产业的“工具迭代”,讲述了不同产业的几家企业运用数字化工具提升效率、带来变革的案例。除了企业的数字化,近些年,特别是2020年疫情以来,中国的政务管理,教育、医疗米乐m6、银行体系,人们的购物、社交、出行、娱乐等很多方面都在迅速地数字化。
公益行业也不例外。一些大型基金会在21世纪初就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互联网公益兴起之后,公益组织越来越重视互联网工具与公益的结合;2022年“数字化”更多地在公益行业被提起,也成为了基金会资助的一个专门方向。
南都基金会在2017-2019年战略中开始系统关注公益行业信息化、数字化建设、支持公益行业数据和信息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2021年南都与腾讯基金会合作“百个项目资助计划”,一期和二期共资助25个数字化应用项目。基于这些实践和我的观察,我认为公益行业的数字化可以归纳为四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办公信息化,这包括组织内部的审批流程电子化、多人线上协同办公的工具、云存储、在线会议工具、云端知识管理体系等等。比如很多公益组织都实现了文件资料的电子化和云端存储,资料文档不再保存在电脑或者本地服务器;有线上办公系统,可以在线完成项目审批、财务审批等组织内部的审批和内控流程;有多种在线协同工具,提高了组织内外部的沟通和协同效率。在公益数字化的四个层次中,这个层次是做得最好的,尤其在2020年疫情以后很多工作转移到线上,公益行业的办公信息化水平整体提高。这也得益于现在有非常成熟的商业软件系统,比如钉钉、企业微信、飞书和Office365等。
第二个层次是公益组织与项目执行方,与受益人、捐赠人、志愿者这些利益相关方交互界面的数字化。这其实相当于大量企业运用的ERP系统,把信息流、资金流、数据流、业务流等整合在一起,实现管理流程再造,提升效率。越来越多的公益组织在关注这个层次,一些组织开始积极探索并获得成功经验。“百个项目资助计划”资助的数字化应用类项目主要集中在这个层次。
(1)通过CRM联系人管理系统保存和管理联系人信息,更便捷地发送邮件、寄送资料以及组织活动报名等,例如公益行业内广为人知的灵析联系人管理系统,有7000多家公益组织在日常使用。
(2)当公益项目达到一定规模时,需要数字化工具把几十个甚至几百个项目执行机构或团队连接在一起,大家用统一的规范来管理项目流程、实时收集项目活动数据以及受益人的项目成效数据等。好公益平台支持的公益组织在探索规模化的过程中,这类需求非常显著,例如活力亲子园开发了一套信息系统来实现这些功能。
(3)有一些公益项目主要依靠志愿者来开展,当志愿者数量达到一定规模后,用数字化工具把对志愿者的培训、管理、服务和评价都整合到一个平台上,极大提高了管理效率。比如十方缘的临终老人心灵呵护一站式综合信息管理云平台、微澜图书馆的志愿者社区。
(4)与捐赠人的交互方面,除了民政部指定的慈善组织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以外,一些公益组织建立了自己的月捐人交互系统,比如有330家公益机构使用灵析月捐功能模块,累计服务了85万名月捐人。
(5)由于公益组织在互联网筹款平台上募集善款的体量大幅度提高,一些公募基金会建立了财务分账系统,实现了在不同筹款平台募集的资金快速自动对应到基金会的不同项目上,极大地减少了财务人员的人力投入。
(6)和互联网筹款相关的另一需求是开具电子捐赠票据。这两年来这个需求剧增,成为行业的一个痛点和堵点。一方面开具票据的公募组织需要付出不小的成本,2022年初我了解到北京的一家基金会开通一个接口需要三四十万,对于非限定性资金有限的基金会来说,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另一方面捐赠人的体验不好。我的同学曾向我抱怨开具电子捐赠票据太不方便,说你们公益行业怎么这么落后;我自己在2022年底花了半天时间才搞定了四家基金会的电子票据申请,其中两家的票据实时收到,另外两家的票据两天后收到,还有一些2022年的捐赠因为过了三个月的时限等原因无法申请票据。
第三个层次是公益组织针对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案本身是数字化的,这个层次的实践比较少。南都基金会支持的公益组织中有两个例子。一个是北京守望者环保基金会(河流守望者),他们做的是让更多的人通过他们开发的巡河宝、趣河边、净滩行动等互联网工具去观察河流的污染情况米乐m6、清理河滩垃圾。他们通过这些互联网工具已经让全国各地的130万用户参与了河流保护,目前月活用户超过10万,实现了河流保护的公众参与。
另一个是广州绿网环境保护服务中心(绿网),他们开发和运营国内最大的非营利性环境数据库,有超过450万家企业的近20亿条(份)环境数据。这些数据已经在环境、卫健、应急、检察等政务部门得到应用,通过开放给天眼查、启信宝、Wind万得资讯等企业实现了环境数据在企业信用评估、金融证券、供应链等领域的应用,通过在高德地图上线环境地图为公众查询污染状况提供了便捷通道。绿网通过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应用,促进了环境领域的行政提效、公众参与、企业自律和政策改善,削减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环境和公众健康。
河流守望者和绿网这两家机构既有长期深耕环保领域的团队,又有技术团队,这样的公益组织是很少的,因为养技术团队的成本高。2021年5月,我作为评委参加腾讯light公益创新挑战赛的总决赛,这是腾讯基金会和腾讯优图实验室、腾讯云AI等腾讯下属企业联合发起的科技公益活动,旨在将AI等技术落地公益场景。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活动,但从现场展示的项目方案来看存在一个不足:一些技术团队对社会问题的理解还比较浅,比如老年人无障碍赛道,好几个项目都是通过小程序或APP提醒老年人按时吃药或者把老人用的软件字体调大。在公益解决方案数字化这个层次上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技术提供方和公益组织之间缺乏深度交互。所以,推动这个层次的发展,最关键的是技术提供方和公益组织必须有深度的交流和共创,才能在深度理解和把握社会问题的基础上拿出一个好的数字化解决方案米乐m6。
第四个层次是公益行业的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2022年6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到要加强数字化共性应用集约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公益行业是同样的道理。由于大部分公益组织是小组织,人员少、经费少,不可能每家组织都有钱定制开发系统,就更需要集约化建设。公益数字化的第二个层次,即公益组织与项目的执行方与受益人、捐赠人、志愿者这些利益相关方交互界面的数字化,有很多共性需求,很多都可以做集约化建设。
比如,很多基金会请服务商开发项目管理系统,费用不低。有没有可能针对不同类型的基金会去开发一些不同类型的项目管理系统?公募基金会、非公募基金会,资助型基金会、运作型基金会,大、中、小型基金会,这些不同类别的基金会对项目管理的要求不太一样,但相同类型的还是有很多共性的,有同样的业务逻辑。如果可以针对共性需求做集约式开发,可以产出一些通用的系统,对单个公益组织来说成本可以大大降低行业动态,小微型组织支付比较低廉的价格可以使用通用型系统,资金实力雄厚的大型组织可以多付一些费用做基于通用系统的定制开发。对于技术服务商来说,虽然每个客单的利润率下降,但客户总量可以大幅度增加,可以把蛋糕做大。那么开发通用系统这项集约化建设工作就是在为行业提供公共品,是一种基础设施。
公益行业的数字化基础设施目前仍是很不足的。现在数得上来的基础设施包括:做基金会信息公开透明的基金会中心网,追踪善款来源和去向的易善数据,做联系人管理系统和月捐技术服务的灵析,为阅读领域的公益组织提供图书借阅管理和运营系统的广州益迪等。在公益数字化的四个层次中,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这个层次可能是最薄弱的,需要更多的资源投入和行业共建。
在公益数字化的进程中,一些大型互联网企业、IT公司发挥了积极作用,例如腾讯、阿里巴巴、支付宝、字节跳动、微软、ThoughtWorks等公司持续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帮助公益组织。如果有一个沟通协调机制,让这些公司和公益组织可以坐到一起深入交流探讨,把资源更好地整合在一起,相信公益行业的数字化建设可以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更好更快地发展。米乐m6米乐m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