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15 23:58:10 浏览量:
“本来是为了显年轻才吃保养品,没想到会吃出癌症来。”近日,宁波46岁的朱女士确诊癌症,她后悔不迭。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近期陆续接诊了两位患子宫内膜癌的女士。她们患癌症都和擅自服用含雌激素的保养品密切相关。
这两起悲剧的发生也为女性朋友敲响了警钟,不要为了留住青春而擅自服用激素类保养品和药品,否则可能需要付出惨重代价。
朱女士是个时髦阿姐,皮肤、身段都比同龄人年轻一些。她也一直颇为自己的保养成果自豪。这个月,朱女士来到妇科门诊,希望调理月经。连着几个月,朱女士月经时间都变长了。以前只需要4天左右,慢慢地发展为7-10天,这次已经持续了近半个月仍没有结束。
B超显示,其子宫内膜较厚,有占位。后续检查显示,朱女士患上了子宫内膜癌。
在问到有没有服用雌激素类保养品或药品时,朱女士脸色一变。她说,4年前开始,她听朋友说女性过了35岁,激素水平会下降,容貌也会衰老。补充雌激素,就能延长青春,皮肤也更有弹性,比护肤品管用得多。于是,她从朋友处购买了这一保健品,坚持每日服用,已经吃了4年。
无独有偶,最近,在妇科门诊,57岁的马大姐也确诊了子宫内膜癌。马大姐绝经已有5年多,最近连续出现不明原因出血,才来就诊。B超提示,子宫内膜为3毫米,没有增厚。
接诊这两位患者的副主任医师管玉涛说:“一些医生可能就不再做后续检查了。我还是以临床症状为导向,建议她再接受宫腔镜检查,取了标本送去做病理诊断。最后,也被确诊为子宫内膜癌。”
马大姐说,自己在绝经后,觉得皮肤弹性变差,衰老迹象明显。于是,在别人推荐下购买了含有雌激素的保养品服用,已经吃了4年左右。本来,觉得效果还不错,似乎比同龄人要年轻一些,没想到,酿成了如此祸端。
管玉涛表示,像这两位女士这样,为了留住青春而自行服用雌激素类保养品或药品导致子宫内膜癌的患者并不少见。
“虽然服用含雌激素保养品不是导致子宫内膜癌的唯一原因,但是两者关系非常密切。”医生介绍,在我国,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亦逐年升高,目前仅次于宫颈癌,居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第二位。80%-90%的子宫内膜癌属于雌激素依赖型。
长期应用单一的雌激素可能会刺激子宫内膜持续增生,从而增大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医生表示,这就类似于不停地往庄稼地里添加肥料,反而导致了杂草无休止生长,肿瘤就好比身体里疯狂复制、生长的杂草。
此外,从临床看,擅自服用雌激素类保养品,除了增加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外,还会影响肝脏、肾脏等脏器的功能。
在2015年4月的《国际妇产科学杂志》上,杭州市一集团市妇产科医院(杭妇院)院长、妇科内分泌专家张治芬团队所发表的一篇论文得出结论,补充雌激素有延缓器官衰老的作用。
“我们在3个月大的大鼠身上做了实验,切除一组大鼠的卵巢,建立更年期模型,并喂食相当于人体生理剂量的雌激素3个月,想以此看看女性更年期后,口服外源性雌激素,是否能提高端粒酶的活性,延缓器官衰老。”张治芬说,实验结果肯定了她的猜测,这组大鼠体内的端粒酶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
张治芬表示:“女性在绝经后,雌激素迅速下降,出现各种更年期症状。在国外,40%的女性会接受雌激素补充治疗,现在看来,这么做,不仅能使女性保持精力充沛、外表美丽,还能延缓体内器官衰老。而在我们国内,绝经后进行雌激素治疗的女性,还不到1%。”
她谈到:“70%以上的女性,在绝经后卵巢功能减退,雌激素迅速下降,会出现更年期症状。一般这种症状越明显,表示今后得心血管病、老年痴呆等病的概率越大。这时有个治疗的窗口期,从卵巢功能开始减退到绝经后的10年内,最晚在60岁以前,就要开始补充雌激素,来保护心血管、骨质、神经系统。”
此外,张治芬还强调,许多人担心服用雌激素,会得乳腺癌或者子宫内膜癌,宁可服用各种保健品。殊不知,许多保健品雌激素含量严重超标,且没有规范使用孕激素抵抗,服用后风险很大。
“其实在医生的指导下,个体化补充最低剂量的雌激素,医生还会让女性同时服用孕激素来对抗,而且现在使用的雌孕激素都是接近天然的,不会导致子宫内膜癌、乳腺癌等病症。”她解释道。
在2023年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某知名社交及电商平台大健康跨境保健品负责人表示,2023年1-10月口服抗衰搜索量持续上涨;细拆成分用户更在关注NMN、胶原蛋白、Omega-3、葡萄籽四大成分;其中Omega-3的搜索量级最大,周期增速681%,增速远高于其他成分。
这一平台发布的《全民抗衰趋势及消费者洞察》显示,在该平台上,抗衰搜索需求增长迅速,其中站内73%聚焦在口服抗衰的抗衰需求人群有7300万,口服抗衰需求人群有5500万,73%的抗衰人群会考虑通过口服来达成功效。
不可否认,随着一系列社会性焦虑的愈演愈烈,年龄焦虑、容貌焦虑等情绪带动了抗衰产品水涨船高的热度。而在各大品牌商大力营销下,各类五花八门的口服抗衰产品,披着“人畜无害”的保健品外衣,销量节节攀升,让众多消费者把其当成每日必服的范畴。
然而这些每天都在吃的抗衰药品,它的主要成分消费者到底了解多少?快来和小编一起补习吧。
NMN全称“β -烟酰胺单核苷酸”,是NAD+ (辅酶I)的前体物质,后者与人体内能量代谢、糖酵解、DNA复制等活动都息息相关。因此,可以提高人体内NAD+水平的NMN,被认为是一种具有抗衰老功能的保健品。
2020年起,国内市场就曾兴起一阵NMN热潮。但2021年监管层印发《关于排查违法经营“不老药”的函》,明确限制在中国境内不得对NMN进行食品生产和经营,并对相关经营者进行了全面排查。2023年5月,卫健委官网发布新一批的食品添加剂新品种不予行政许可决定书,包括被称为“不老药”的NMN(β-烟酰胺单核苷酸)等21种新品种被列入新名单。
一些国际研究的确表明了这一成分在抗衰方面的有效性,但其安全性也有待商榷。2019年2月19日,日本Shinkowa(新兴和)制药有限公司发布了“长期(24周)口服NMN对人体的益处”的临床试验中期报告,世界上首次临床证实:人体口服NMN后长寿蛋白表达增加,并且多种类型激素表达也都有增加。2019年3月7日,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的Olaia Naveiras和瑞士洛桑的路德维希癌症研究所的Nicola Vannini领导的研究团队揭示了NAD+类补充剂还可以增加造血干细胞活性,相关研究发表在《CelI》子刊上。2019年4月18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彭亮和谢研究团队探讨了NMN通过调节间充质干细胞(MSC)在治疗年龄相关疾病中的作用,他们的研究成果发表在Cell Death& Diease杂志上。
这一成分也存在一些副作用:(1)低血糖:NMN进入到人体后会变成nad,同时也会参与人体三羧酸循环的过程,一定程度会导致糖分、脂肪消耗量增加,在进食较少、剧烈运动等情况后可能会诱发比较严重的低血糖。(2)失眠:NMN有可能会导致多巴胺的形成增多,容易导致神经兴奋,引起失眠等副作用。(3) 性激素增加:NMN进入细胞之后会参与一些内分泌细胞的代谢,会导致人体内合成的性激素增加。
虽然在各大电商平台进口的NMN产品琳琅满目。但NMN及相关产品在我国尚未注册保健食品,作为保健食品原料条件尚不成熟,需要进一步加强监测和研究。
葡萄籽中含有多酚类物质(GPS),主要有儿茶素类和原花青素类。儿茶素类化合物包括儿茶素、表儿茶素及其没食子酸酯,是葡萄籽中主要的单聚体,也是原花青素寡聚体和多聚体的构成单位 。
葡萄籽提取物是迄今发现的植物来源的最高效的抗氧化剂之一,体内和体外试验表明,葡萄籽提取物的抗氧化效果,是维生素C和维生素E的30-50倍。超强的抗氧化效率具有清除自由基、提高人体免疫力的强大效果。人体的青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结构组织的柔韧性,这是身体各部位自然连接网络是否有弹性的保证,而葡萄籽提取物的抗氧化作用能够保护结构组织不被自由基破坏,从而起到延缓衰老的作用。
虽然这一成分已被反复验证,但葡萄籽如果食用过多,可能会造成影响食欲、过敏反应、头晕等副作用。葡萄籽含有单宁,会凝固黏膜表面的蛋白质,影响腺体分泌,影响胃肠道的正常功能,导致胃肠道消化和吸收的进程减慢,进而产生食欲不振的症状。葡萄籽可以降低血压、降低血脂,避免形成血栓。当血压降低时,可能会引起头晕的症状。部分人群可能会对葡萄籽有过敏反应,食用后出现皮肤红肿、瘙痒等过敏症状。
胶原蛋白是生物高分子,动物结缔组织中的主要成分,也是哺乳动物体内含量最多、分布最广的功能性蛋白,占蛋白质总量的25%-30%,某些生物体甚至达80%以上。
口服胶原蛋白是否具有抗衰作用目前仍有争议。一些研究表明,美容行业之所以会注意胶原蛋白,是因其与弹力纤维合力构成网状支撑体,为真皮层提供有力的支撑,决定着皮肤的强度和弹性。女性年龄越大,皮肤中胶原蛋白含量会逐渐减少,网状支撑体亦会渐渐变厚变硬、失去弹性。当真皮层的弹性与保水度降低,皮肤便会失去弹性并变薄老化,同时可导致真皮的纤维断裂、脂肪萎缩、汗腺及皮脂腺分泌减少,使皮肤出现色斑、松垮、皱纹等一系列老化现象。
江西省检验检测认证总院食品检验检测研究院的一篇文章指明,目前并没有科学依据直接证明“胶原蛋白分解后产生的多肽”能对人体胶原蛋白的合成有显著促进效果。所有口服后的胶原蛋白,都会在胃肠道消化分解为多肽,再分解为短肽或氨基酸被身体各个器官利用,而不是定向用于皮肤。
胶原蛋白成分对于尿酸偏高或孕妇也可能产生副作用。由于胶原蛋白一般是从鲜鱼、禽类以及蛋制品当中提取出来的,所以属于酸性食物,在一次性大量服用时,就会导致血液当中尿酸含量升高,且乳酸也会有所升高,从而影响到健康。孕妇并不适合服用胶原蛋白,因为市面上售卖的胶原蛋白产品当中往往含有胎儿不能吸收利用的氨基酸等成分,这就会影响到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因此一定要在妊娠期避免服用,如果需要补充蛋白质,可以多吃高蛋白类食物。
(羊城晚报·羊城派综合安徽广播电视台、光明网、杭州日报、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健康时报、经济观察报、界面新闻、央广网、人民网、本网、华商网、健康中国、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米乐m6官网